道真中学新课程规划方案(试 行)
前 言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始建于1945年,是道真自治县唯一一所大型公办省级示范(二类)普通高中。原址新市街瓦片土,1957年整体搬迁至一心庙(现民族高中所在地)。1958年道真并入正安县,道真中学更名为正安第四中学,1961年复置道真县,学校随之复名。1986年道真县改为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学校亦更名为“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 2010年8月,省教育厅授牌道真中学为贵州省示范性二类普通高中学校。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原校址教学及学生生活设施设备均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2014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关怀下,学校整体搬迁至尹珍大道570号。
道真中学为传承尹珍不甘落后精神、弘扬其兴学办教惠及子孙功德,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勤奋上进,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一所大型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坚持走创新之路,坚持家门口优质学校、区域内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化拓展“五育融合 守正创新”的办学思想,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重道求真 务本致远”的校训、“自强自立 弘美弘毅”的校风、“立德立行 惟精惟诚”的教风、 “善思善问 笃学笃行”的学风。
课程是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因素。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21〕10号)、《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黔教发〔2021〕42号)、《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黔教发〔2021〕43号)和《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修订稿)的通知》(黔教发〔2021〕44号)等文件精神,我校提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素质教育与升学、择业教育、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观,强调课程的生本性、选择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深入优化和谐发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实施课改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设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对接新高考,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加快新时代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家门口优质学校,区域内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培养目标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其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加强统筹。坚持整体部暑,协调推进新课程、新教材与高考综合改革同步实施,促进课程、教材、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坚持遵照省级的统筹安排,市(州县(市、区)保障,学校具体实施,确保我校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并取得实效。
3.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舆论宣传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办学条件、专业研究等保障机制内新课程实施提供力支撑。
4.因地制宜。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服从全省统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的现状,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施具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新课程的路径与方法。
二、课程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真中学作为贵州省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坚持“五育融合,守正创新”的办学思想,秉承务本求真的课程理念,持续文化引领教学、文化赋能管理、文化激活创新,形成了“文化铸魂、课程育人、体艺培美”的办学特色。
(一)务本求真
务本,就是课堂教学要尊重生命的本态,遵循学科规律,即教学以学生、生活、发展、质量为本。求真,就是课堂教学崇尚科学方法,追求真知,坚持真理。即教学要体现真人、真实、真智、真情。
(二)文化铸魂
道真中学践行“务本求真,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遵循“重道求真,务本致远”的校训。“文化铸魂”是道真中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尹珍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等校园文化,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引领学校发展,达成育人目标。
(三)课程育人
进一步落实我校 “五育融合、守正创新”的办学思想,建构三层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融合课程)和五维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秉承“真课堂、活课堂、美课堂”的课堂理念,将红色文化、尹珍文化、民族文化融入课堂,探索“本真课堂”模式,落实育人目标。
(四)体艺培美
坚持“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深厚底蕴;校园有了运动,就有了矫健英姿”的培美理念,结合县域体艺特色和我校体艺教育实践,多角度开展体艺培美教育,赋予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面素养,让学生在体艺文化氛围中树立自信、提升气质,展现更好的学习状态、健康的生活姿态、高尚的审美情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
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课程为主要生长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综合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课程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按不同年级设立课程体系,课程力求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的结构,结合校情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三年课程设置系列和目标
四、课程结构
在认真学习并积极贯彻课改方案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和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开设实施地方课程,彰显地域文化;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
国家课程是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它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信念理想态度、基本的身心素质等。
地方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校本课程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研究与实践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和发展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的课程。三类课程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德育课程是我校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学校以培养“行为规范、安全知识”为德育目标,以建立温馨教室为抓手,坚持生活德育,大力开展优化德育资源的实践研究。学校生活让德育充满活力,家庭生活让德育贴近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美化心灵;通过拓展多种对话,汲取生活德育的营养;秉承“人人都是学校主人翁”的理念,开发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生活德育的自主性,完善学校、学部、班级校园制度,注重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 拓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学生团校党校活动。
基于上述课程之间的关系,我校构建具体课程框架如下图:
五、课程设置
(一)学制和课时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原则上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时长,以便提高效率。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需求确定。
(二)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三)开设科目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四)科目安排
科目内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必修内容原则上按学期或学年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原则上按模块设计。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高校专业科目指引、兴趣爱好、毕业学分要求选择,学校结合实际安排。
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始第二外语。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
艺术可与音乐、美术两科相互替代,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行确定。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五)毕业学分要求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结合省情,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大数据产业等校本课程,并将其有机融入相关学科课程。
六、课程建设
(一)国家课程
在课程建设中,开足开齐规定的国家课程,课程执行标准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等的依据,也是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准绳。科学制定高一、高二、高三的三个年级分年级课程执行标准及分年级教学目标,全面开发与优化校本课程资源。并根据各学习领域的特点,边实践、边总结、边优化,明确阐明各学科课程的性质定位、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以及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出课程实施的有关建议。国家课程具体科目及其学分要求如下:
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
科目 |
必修学分 |
选择性必修学分 |
选修学分 |
|
语文 |
8 |
0-6 |
0–6 |
|
数学 |
8 |
0-6 |
0–6 |
|
外语 |
6 |
0-8 |
0–6 |
|
思想政治 |
6 |
0-6 |
0–4 |
|
历史 |
4 |
0-6 |
0–4 |
|
地理 |
4 |
0-6 |
0–4 |
|
物理 |
6 |
0-6 |
0–4 |
|
化学 |
4 |
0-6 |
0–4 |
|
生物学 |
4 |
0-6 |
0–4 |
|
信息/通用技术 |
6 |
0-18 |
0–4 |
|
艺术(音/美) |
6 |
0-18 |
0–4 |
|
体育与健康 |
12 |
0-18 |
0–4 |
|
综合实践活动 |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查 |
2 |
|
|
研究性学习 |
6 |
|
|
|
劳动 |
志愿服务 |
2 |
|
|
与通用/校本统筹 |
4 |
|
|
|
合计 |
88 |
≥42 |
≥14 |
说明: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 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
语文 |
必修(8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上)、(中)、(下)。 选修(0-6学分):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中国革命传统 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6个任务群,由学校自主安排课时。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 读与交流3个任务群的学习贯穿三学年,在选择性必修、选修阶段不设学 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
||||||||||
必修(上) 4课时/周 |
必修(下) 4课时/周 |
||||||||||||
数学 |
必修(8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选修(0-6学分): A、B、C、D、E五类课程,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 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
|
||||||||||
必修第一册至四册 4课时/周
|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
外语 (以英语为 例)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8学分): 英语4、英语5、英语6、英语7 选修(0-6学分): 英语8、英语9、英语10,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 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
|
||||||||||
英语 1 4课 时/ 周 |
英语 2 4课 时/ 周 |
英语 3 4课 时/ 周 |
|||||||||||
物理 |
必修(6学分) 必修1;必修2;必修3 4课时/周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选修(0-4学分): 选修1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选修2物理学与技术应用、选修3 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 选择物理学科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并选择相应的课程安排方式。 |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选修(0-4学分): 选修1物理学与社会发展、选修2物理学与技 术应用、选修3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 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1;必修2;必修3 2课时/周 |
|||||||||||||
化学 |
必修(4学分): 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课程(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至3 (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共三个模块。) 选修课程(0-4学分): 选修1至3 (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和其他校本课程。) |
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 选择化学学科的课程安排方式。 |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3 |
学段 4 |
||
生物学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选修(0-4学分): 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 多个拓展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生 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选修(0-4学分): 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 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2遗传与进化 |
|||||||||||||
历史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国家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修(0-4学分): 史学入门、史料研读2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 选择历史学科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并选择相应的课程安排方式。 |
||||||||||
中外历史纲 要(上) 2课时/周 |
中外历史纲 要(下) 2课时/周 |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国家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修(0-4学分): 史学入门、史料研读2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下) |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
思想政治 |
必修(6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3 选修(0-4学分): 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 3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2课时 |
经济 与社会 2课时 / 周 |
政治与法治 2课时调 |
哲学与文化 2课时/ 周 |
||||||||||
地理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选修(0-4学分):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 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等9个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选 择地理学科合格性学业水 平考试时间,并选择相应 的课程安排方式。 |
||||||||||
地理1 2课时/周 |
地理2 2课时/周 |
||||||||||||
必修(4学分) |
选择性必修(0-6学分): 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选修(0-4学分): 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 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 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等9个 选修模块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地理1、地理2 |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
技术 |
信息 技术 |
必修(3学分) |
选择性必修(0-12学分): |
1.信息技术1学分需要18课时,其与通用技术的必修 周课时数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选择 性必修课程总共不超过18 个学分。 3.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选修 课程总共不超过4个学分。 |
||||||||||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2学分) 1.5-2课时/周 |
必修2 信息系统与 社会 (1学分) 1课时/周 |
选择开设选择性必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选择性必修2网络基础;选择性必修3数据管理与分析;选择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选择性必修5三维设计与创意;选择性必修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以上6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选择开设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中的0- 2个模块以及各学校自主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
||||||||||||
通用 技术 |
必修(3学分) 学分) |
选择性必修(0-18学分): 选择开设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选 择性必修4、选择性必修5、选择性必修6、选择性必修7、选 择性必修8、选择性必修9、选择性必修10、选择性必修11中的0-3个模块 选修(0-4学分):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 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其他校本课程。 |
||||||||||||
必修 技术与设计1 1课时/周 |
必修 技术与设计2 1课时/周 |
|||||||||||||
艺术类 |
音乐 |
必修(3学分) |
选择性必修(0-9学分):除必修学分选择模块外余下的模块; 选修(0-2学分):校本课程 |
必修课时由学校自行决定。 |
||||||||||
在音乐鉴赏、歌唱、音乐编创、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 戏剧六个必修模块中选学。 |
||||||||||||||
美术 |
必修(3学分) |
选择性必修(0-9学分): 除必修学分选择模块外余下的模块; 选修(0-2学分):美术史论基 础、速写基础、素描基础、色彩 基础、创作与设计基础5个模块 或选择性必修模块及其他校本课程。 |
||||||||||||
美术鉴赏模块(1学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6个模块 中选学(2学分)。 |
时间 科目 |
高一年级 |
高二年级 |
高三年级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学段 1 |
学段 2 |
学段 3 |
学段 4 |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必学(2学分): 包括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2课时/周) 体能模块应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健康教育模块可集中开设,也可在高中三年穿插开设; 必修选学(10学分): 6个运动技能系列中选择1-3个运动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习(2课时/周)。 |
|
||||||||||||
综合 实践 活动 必修 (8学 分) |
研究性学 习 |
必修(6学分): 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
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平均按 18学时活动时间安排,根 据活动开展情况可集中使 用,也可分散使用;其他 必修2学分(36学时)活动 集中安排在高一、高二年 级完成。 |
|||||||||||
其他 |
必修(2学分):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
|||||||||||||
劳动 必修 (6学 分) |
志愿 服务 |
必修(2学分): 服务性岗位职业体验、公益劳动等 |
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 少于40小时。 |
|||||||||||
其他 |
必修(4学分): 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
|
||||||||||||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
学校自行安排 |
|
备注:
1.此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设计,不分文、理科。
2.本表的课程安排一般按高中新教材名称填写,对于一标多本教材且教材名称不统一的学科按照课标内容填写。
3.表格中“*课时/周”为建议周课时数,每节课以45分钟计,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道真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课时设置方案
学习 领域 |
科目 |
高一课时 |
高二课时 |
高三课时 |
备注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语言与文学 |
语文 |
5 |
5 |
6 |
6 |
7 |
7 |
|
外语 |
5 |
5 |
6 |
6 |
7 |
7 |
|
|
数学 |
数学 |
5 |
5 |
6 |
6 |
7 |
7 |
|
人文与社会 |
思想政治 |
3 |
3 |
4/2 |
5 |
5 |
5 |
|
历史 |
3 |
3 |
4/2 |
5 |
5 |
5 |
|
|
地理 |
3 |
3 |
4/2 |
5 |
5 |
5 |
|
|
科学 |
物理 |
4 |
4 |
5/2 |
5 |
6 |
6 |
|
化学 |
3 |
3 |
4/2 |
5 |
5 |
5 |
|
|
生物学 |
3 |
3 |
4/2 |
5 |
5 |
5 |
|
|
技术 |
信息技术 |
1 |
1 |
1 |
|
|
|
|
通用技术 |
|
|
1 |
1 |
|
|
|
|
艺术 |
音乐 |
0.5 |
0.5 |
0.5 |
0.5 |
|
|
|
美术 |
0.5 |
0.5 |
0.5 |
0.5 |
|
|
|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2 |
2 |
2 |
2 |
2 |
2 |
|
综合实践 |
研究性学习 |
0.5 |
0.5 |
0.5 |
0.5 |
|
|
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
党团活动、军训 |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
参加5个工作日以上 |
|
|
|
|
|
|
社会考察 |
参加1周社会实践 |
参加1周社会实践 |
|
|
|
|
|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 |
0.5 |
0.5 |
|
|
|
|
讲座 |
生涯规划 |
生涯规划 |
0.5 |
0.5 |
|
|
|
|
讲座 |
劳动 |
劳动 |
1 |
1 |
1 |
1 |
|
|
课外志愿服务2分,三年不少于40小时 |
班会 |
班会 |
1 |
1 |
1 |
1 |
1 |
1 |
每天时政课 |
校本课 |
校本选修课 |
1 |
1 |
1 |
1 |
|
|
大课间活动 |
总课时 |
总课时 |
40 |
40 |
39 |
39 |
39 |
39 |
|
(二)地方课程
- 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1)地方课程开发要要体现地域性特征。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2)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针对性特征。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
(3)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4)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5)地方课程开发要将国家课程的实施与地方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防止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简单化倾向。
2.地方课程开设: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 贵州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全校三个年级开设《贵州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心理老师负责,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分班级面授与课外心理咨询相结合,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尽快适应新高考需求,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为目标,让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身知识技能方面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学生可以探索出自身特质、性格、兴趣、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也能提前感知社会现实,如感兴趣的大学院校、专业内容和就业前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决策力,在新高考选科、志愿填报以及未来职业选择上学会取舍。帮助学生理解升学、就业与创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生教育观念。让学生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终生学习的人生设计和规划观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设生态文明课程,主要由地理学科教师担任教学,在贵州省普通高中版《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的指导下,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贵州的行动中。
(三)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
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拓宽和延伸。学校坚持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各类校本选修课和社团自主拓展课。
1.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建设的原则
基础性原则: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的学生需要。
自主性原则: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对部分课程进行选择,教师激励和引导学生,避免其盲目选择。
开放性原则: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来源的开放性。
时代性原则:利用最新教育学、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使课程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综合性原则: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框架
(1)《神韵仡佬·美丽道真》《地理野外考察》
主要内容:道真的概况,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情况。
读本目标:了解道真,热爱道真,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施对象:全校学生(高一年级实施)
实施负责人:历史、地理学科组教师
(2)《校园武术操校本教程》《逐梦少年室内操教程》
主要内容:遵循中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运动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入了舞蹈动作的元素,在效果上呈现出丰富的审美韵味,动作协调、流畅、体现出一个完美的整体。
教程目标: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和积极性,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实施对象:全校学生
实施负责人:体育学科组教师
(3)《线描绘画美术教程》
主要内容: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勾画出物象轮廓、结构分界,以及物体的深浅变化,体现物体外形轮廓得韵律美。
教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实施对象:全校学生
实施负责人:艺术学科组教师
(4)《世界十八大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读本》
主要内容:各大洲以面积为指标的前十大岛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读本目标:使学生了解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增强学科知识的融合 。
实施对象:全校学生
实施负责人:地理学科组教师
(5)自主拓展课程(社团课程)
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各类社团,自主拓展课程就融合在社团中。在科学与技术、社会与人文、生活与技能三大模块中,形成由课程内容、社团活动、主题研究三个阶层构成的社团课程体系。着力以挑战性项目设计、实施为抓手,开发学生潜能,打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品牌课程。每周保证至少1课时用于社团课程正常开展。
道真中学科创课程统计表
课程名称 |
课程主要内容 |
课程目标 |
课时 |
负责人 |
3D创意 设计 |
选题、方案设计、探究、总结 |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3D创意设计作品 |
|
|
人工智能 |
智能基础、组装、训练、参数、优化 |
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各种技能 |
|
|
信息奥赛 |
基于信息奥赛的C++编程语言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 |
能应用C++基础知识解决信息奥赛基础模拟题目,水平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编程教育所需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 题逻辑思维能力。 |
|
|
|
|
|
|
|
道真中学自主拓展课程(社团课程)一览表
序号 |
社团名称 |
指导老师 |
上课地点 |
周次 |
1 |
海洋科普社 |
|
|
|
2 |
兰竹诗社 |
|
|
|
3 |
男子篮球社 |
|
|
|
4 |
女子篮球社 |
|
|
|
5 |
校园播音站 |
|
|
|
6 |
cpdm动漫社 |
|
|
|
7 |
传统体育 |
|
|
|
8 |
创新实践部 |
|
|
|
9 |
记者站 |
|
|
|
10 |
民族舞社 |
|
|
|
11 |
墨云轩书法社 |
|
|
|
12 |
信息技术社 |
|
|
|
13 |
夜愿乒乓球社 |
|
|
|
14 |
音瀚配音社 |
|
|
|
15 |
英美文化社 |
|
|
|
16 |
英文话剧社 |
|
|
|
17 |
映客电影社 |
|
|
|
18 |
羽毛球社团 |
|
|
|
19 |
传承剪纸技艺社 |
|
|
|
20 |
回眸摄影社 |
|
|
|
3.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实施流程
(1)教师申报
每位教师均有课程开发的职责。教师应根据学校拓展课程设置要求,根据自身能力与学生需要,在前一学期末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提出下学期开设意向,教师可以跨年级开设校本课程。
(2)课程审核
学校课程审核小组对教师提交的《校本课程申报表》进行审核,确定重点建设课程和一般建设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作为项目给与经费支持,要求教师在假期完成教材撰写;一般建设课程要求教师完成课程提纲撰写。开学前一周进行再次审核,决定是否开设。
(3)学生选课与编班组合
每学年开学第二周由课程教学中心与校团委组织向学生公布拟开课程目录,向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好合适的课目。各年级部在第三周做好年级内学生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的报名及协调工作。课程教学中心、校团委根据学生选择志愿情况,进行课程分班,并根据报名情况对部分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并安排好上课时间与地点。
(4)课程开展
教师根据开课通知认真备课,在第四周正式开课,在开课过程中做好课程开展各项工作的记录,收集各种开课活动资料。
4.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课程工作小组负责审定、汇编和修改课程等工作。
(3)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表,应正常进行。
(4)发挥教研组长的管理作用。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程和开好课目。组长应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5)发挥课程教学中心、校团委的协调和管理作用。负责做好年级课程开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自主拓展课教师可以跨年级任教)的联系和沟通。
(6)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认真备好教案(教材、教法、学生、练习或实践)和讲义(校本教程)。讲义在一年内逐步形成教程。准时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场所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出勤作好记录,结束周内交课程教学中心和校团委汇总。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学校以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构建主体发展性综合课程评价体系。坚持贯彻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全员参与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各类课程评价具体情况
课程 类型 |
评价 标准 |
评价内容 |
评价人 |
国家 课程 |
百分制 |
过程评价、考试结果 |
自评、他评、师评 |
地方课程 |
等级制 |
出勤、表现、作业、作品等 |
自评、他评、师评 |
校本课程 |
等级制 |
出勤、表现、作业、作品等 |
自评、他评、师评 |
1.国家课程评价
项 目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学业水平考试 |
平时成绩 |
评价标准 |
百分制 |
百分制 |
百分制 |
百分制 |
评价形式 |
考试或考查 |
考试或考查 |
考试或考查 |
学习过程评价和考查成绩 |
2.地方课程评价
我校各年级每学期开设《贵州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取班级面授与课外心理咨询相结合安排3-4课时。《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二年级每学期分单双周开设1课时,对两门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划分“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四个等级。高一年级开设《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取集中讲座与班级面授形式进行,学生完成新高考选课组合分班与高考志愿填报后确定为合格等级。
3.校本课程及自主拓展课程评价
学校主要通过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出席情况、过程表现、作品展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评价内容划分“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四个等级。
八、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加强主体发展性教学管理
1.健全教师教学的质量管理
制定并实施《道真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道真中学考试、考查、监考和评卷制度》等,使教职人员明确要求,按质按量作好本职工作,完成岗位任务。
编制《道真中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道真中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方案》,考核和评价过程,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寻找主体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建立学生问卷调查制度,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任教情况均向学生作问卷调查,从教学的态度、教学的能力、德育的渗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并依此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2.健全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
制定《道真中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管理规定》《道真中学管乐团各类乐器设备管理制度与职责》《道真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通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期初的诊断性评价、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与阶段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为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主体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证。
3.规范学校考试与学分制管理
建立《道真中学考试、考查、监考和评卷制度》,规范学生的考试行为,规范教师在命题、监考、阅卷等考试全过程中的行为;建立重大考试质量分析制度,要求命题教师对命题质量、考试情况、学生得失分的原因等作详细分析,并写成质量分析报告,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研讨和交流。任课教师则对所任课班级考试情况作典型分析,指导学生对学科考试作个别分析。通过多层面分析,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作用。建立教育研讨制度,明确课程教学中心、教研组、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职责,采用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在近几年教学中取得了好成绩。
研制《道真中学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学分认定)方案(试行)》,建设学分制管理系统,建设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对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参照国家的课时总量规定,从寄宿制学校特点出发,全程安排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努力构建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促进各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养、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途径,采用以学校发展为导向、通过梯队发展的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每一个教师找到自己上升的阶梯,使教师群体的结构呈现梯队前行态势。师资队伍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突出质量的提高,初步形成 “基础扎实、敬业乐业、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师队伍。
我们将继续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实现教师整体发展、与结构梯队发展,深入推进道真中学建立高品质师资队伍势态,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三)优化现代教学设施资源
2014年学校整体搬迁后逐年增加教育资源,尤其在近三年内,教育设施资源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验活动资源、图书设施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体育设施资源、学校文化资源等配置也基本满足常规性的教育教学的需求,为学校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型活动,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条件和物质保证。但我校的教育设施资源在开发、配置及使用上,由于新的教育教学需求的不断提出,需及时更新再提高。于此,我们一方面优化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资源,提高使用率;另一方面添置补充完善现代化教育设施,多渠道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支撑。